對現代化網路而言,使用體驗品質 (QoE) 已從選項之一晉升為優先要務;而所採取的方法,就是提供安全的隨選網路,以此實現不同內部部署與雲端環境之間的連線及服務目標。現代化網路不僅要能動態設定、因應即時應用程式情況、在一般硬體上執行,還要兼具大規模的雲端彈性。
歡迎瞭解 VMware 網路與安全性事業部總經理 Tom Gillis 的精闢見解。
立即觀賞
現代社會極為重視使用者體驗。無論存取地點或所用裝置為何,終端使用者都期望享有相同的應用程式體驗與服務目標。建置現代化網路的第一步,就是為使用者與應用程式建立通用的身分識別基礎,以利推動端對端信任模式。
組織需要備妥架構,從而快速疊代和因應不斷進化的客戶與市場需求。現代化應用程式講求可靠的連線、動態服務探索,以及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快速自動地進行變更。正因如此,您必須有能力設定、評估與保證組織整體的應用程式連線服務目標,同時還要能因應瞬息萬變的情況。就前述需求而言,許多工具皆提供應用程式與網路自行修復、自動化偵測和修復等功能。
在應用程式的速度與產品上市時間考量下,組織需要建置現代化網路,以透過任何基礎架構或連線,將任何應用程式交付給位於任何地點的使用者。而該網路必須具備自行驅動能力,才能展現靈活性。應用程式與資料需在不同的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環境之間進行交付。從實務層面來看,這意味著現代化網路要有能力結合運用任何裸機、虛擬機、容器、基礎架構即服務與無伺服器基礎架構。組織需要在私有云或混合雲環境上提供公有云延展性和簡易性,以及自動延展彈性,以保護應用程式使用經驗,同時將成本最佳化。 安全性原則應隨同容量延展,網路也要順暢連接其他基礎架構,以維持業務續航力。若能具備上述能力,即可實現「網路即程式碼」的境界,也就是讓完整網路堆疊能透過一致的原則與雲端管理、雲端彈性及規模,進行自動化與自行修復。
現代化網路中的實體網路基礎架構多為通用形式。其是以一般硬體建置而成,用途僅限於快速且高效率地移動位元,以支援使用者旅程與應用程式體驗。實體基礎架構可位於任何地點,包括資料中心、分公司、雲端,或是 5G、物聯網與服務供應商網路中的邊緣。此一基礎架構需仰賴以軟體為中心的原則,以及網路管理模式。正因如此,組織應有能力輕鬆順暢地新增或移除任何環境中的任何硬體,並透過 SmartNIC 與裸機選項來進一步強化彈性、效能與安全性。
眼前現況是,多雲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流程與原則。現代化網路可實作全域負載平衡與通用應用程式層級效能的目標,並在未達成目標時採取修正行動。
閱讀部落格傳統的網路方法無法為全域企業架構提供規模與固有安全性,因此,業界正加速採用軟體定義廣域網路,而安全存取服務邊緣 (SASE) 也應運而生。
觀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