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ouldn't find a match for given <KEYWORD>, please try again.

什麼是雲端彈性?

雲端彈性是一種雲端特性,旨在擴充或縮減 CPU、記憶體和儲存資源,以配合企業中瞬息萬變的需求。雲端彈性可透過自動化方式進行,亦即無需在情況發生時,事先執行容量規劃;此外,雲端彈性也能透過手動流程進行,也就是向企業發出資源即將耗盡的通知,以供其判斷何時需要增加或縮減容量。雲端供應商提供的監控工具,可在不影響現有雲端式作業的情況下,動態調整配置給企業的資源。


雲端供應商都具備些許彈性,而該彈性源自於透過自主佈建或取消佈建資源的方式來因應工作負載變更,從而盡量切合需求。如此一來,IT 管理人員就無需監控資源,以判斷是否需要額外的 CPU、記憶體或儲存資源,或將多餘的容量除役。

雲端彈性通常與水平擴充架構息息相關,也經常和隨收隨付的公有雲供應商資源畫上等號。該計費模式可讓即時的雲端支出更貼近雲端服務的實際使用量,例如,隨著特定應用程式或伺服器在一段時間內的需求變化,著手擴增或縮減虛擬機 (VM)。

雲端彈性能讓企業和 IT 部門滿足非預期的需求暴增情況,且無需維護待命裝置來滿足這項需求。固定在地端執行特定流程的企業,可透過「雲端暴增」的方式來善加利用雲端彈性,且滿足該需求,並在需求高峰過後回歸地端作業。因此,雲端彈性可提供節省基礎架構成本、人力支出,以及整體 IT 成本等成果。

《透過應用程式和雲轉型推動數位業務》(Driving Digital Business with App and Cloud Transformation)

《將資料中心延伸到公有雲的五大挑戰》(Top 5 Challenges of Extending Data Centers to the Public Cloud)

為何雲端彈性如此重要?

如果缺乏雲端彈性,企業就需負擔多數時間閒置未用的容量成本,並透過作業系統升級、修補和替換故障元件等作業,著手管理並維護該容量。在許多層面上,雲端彈性不僅定義了雲端運算,更奠定雲端運算與其他運算模式 (例如用戶端伺服器、網格運算,或舊版基礎架構) 的差異。

雲端彈性可協助企業避免過度佈建 (部署和配置的 IT 資源遠高於現行需求所需),或佈建不足 (未配置足夠的 IT 資源來因應現有或迫在眉睫的需求) 等問題。

企業若過度佈建,就需支付遠高於所需的成本來因應自身需求,從而浪費原先可挹注在其他領域的寶貴資本。即便企業早已使用公有雲,只要缺乏雲端彈性,每年就有可能在未使用的虛擬機上,浪費數千美元的成本。

佈建不足則會導致無法因應現行需求,繼而造成難以接受的延遲、引發使用者不滿,並流失業務;畢竟,客戶勢必會放棄耗時又無回應的線上服務,並改用回應力更優異的企業。在此情況下,缺乏雲端彈性將導致業務流失,並嚴重損害獲利。

雲端彈性如何運作?

雲端彈性可讓企業透過自動或手動方式,快速擴充或縮減容量。這不僅代表從地端基礎架構「雲端暴增」至公有雲的情況 (例如因應突如期來或季節性需求),也可用來指稱擴充或縮減雲端式應用程式所用資源的能力。

雲端彈性可依據工作負載趨勢來觸發和執行,或在短短數分鐘內手動具體化。在運用雲端彈性之前,企業必須在現行配置中規劃額外的待命容量,或是訂購、設定和安裝額外的容量,而整體流程可能得耗費數星期或數個月之久。

如果需求下滑,就能在短短數分鐘內移除容量。這樣一來,企業就只需針對任何指定時間內使用的資源量付費,也不必取得或淘汰地端基礎架構,就能彈性滿足需求。

典型的雲端彈性使用情境會包括:

  • 零售業或電子零售業的季節性需求,會從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特惠開跑,並一路延續至一月底的佳節尾聲,而這段期間會發生驚人的需求暴增
  • 學區註冊手續會於春季達到高峰,並於學期開始後消退
  • 企業因熱門產品介紹或社交媒體廣為宣傳之故 (例如 Netflix 等串流服務),發生突如其來的需求暴增,或是需要新增虛擬機和儲存空間,以因應新產品上市或佳評如潮衍生的需求
  • 災難復原業務續航力 (DR/BC):企業可運用公有雲功能,以提供關鍵資料和應用程式的離站快照或備份,並在地端基礎架構發生故障或損害時,於雲端中快速啟動虛擬機
  • 在雲端中擴充虛擬桌面基礎架構,以供臨時員工、約聘人員或遠端學習等應用程式使用
  • 將基礎架構擴充至雲端,以進行測試和開發活動,並於測試 / 開發工作完成後加以撤除
  • 提供給非計畫性專案短期使用
  • 做為臨時專案之用,例如資料分析、批次處理和媒體呈現等

雲端彈性具備哪些優勢?

雲端彈性的優勢會包含:

靈活性:雲端彈性可免除在需求發生變化時,購買、設定和安裝新基礎架構的必要性,如此一來,就無需針對這些非預期的需求高峰預作規劃,並讓企業滿足任何預料之外的需求;無論需求源自於季節性購物高峰、Reddit 好評,或是 Oprah’s Book Club 的精選推薦,都能順利因應。

隨需付費的計價模式:相較於無論使用與否,皆支付固定的基礎架構費用,雲端彈性可讓企業只需針對在任何指定時間點使用的資源量付費,進而即時且密切追蹤 IT 支出和實際需求的關聯性。這樣一來,儘管支出會上下波動,企業將可「確切掌握基礎架構規模」,以根據即時需求,自動彈性配置或取消配置資源。Amazon 指出,相較於其他未採用相關技術的企業,企業若採用 Amazon 執行實例排程器來搭配其 EC2 雲端服務,就可望實現 60% 以上的成本節約。

高可用性:雲端彈性可促進高可用性和容錯,原因在於:發生故障的虛擬機或容器可進行複寫,如此一來,就能確保業務服務不受中斷,而使用者也無需面臨停機。此舉可賦予使用者一致且可預測的體驗,即便在自動佈建或取消佈建資源期間,作業也不會受到影響。

效率:如同多數自動化作業一樣,根據需求自主調整雲端資源的能力,可讓 IT 人員無需聚焦於佈建,並著重進行可為企業提供更多優勢的專案。

速度 / 產品上市時間:企業可在短短數分鐘內存取容量,不用像傳統採購流程一樣,必須等候數星期或數個月之久。

雲端彈性需面臨哪些挑戰?

雲端彈性僅適用於 IT 服務需求會快速或定期增減的企業。對於需求大多可預測且相當穩定的企業而言,雲端彈性可能不具任何優勢。下方列出了雲端彈性的幾項潛在挑戰:

佈建時間:雖然可隨選啟動雲端虛擬機,在虛擬機可供使用前,仍會發生多達數分鐘的延遲時間。視特定的應用程式或服務需求而定,這等長度的延遲時間可能會導致無法及時做出回應,如果發生突如其來的需求暴增 (例如在服務時間開始後的登入風暴),則有可能對效能產生影響。

受限於雲端供應商:雖然所有主流公有雲供應商皆提供雲端彈性解決方案,但每個解決方案都會透過不同方式實作,這也意味著企業需受限於單一廠商,以滿足自身的雲端需求。

安全性影響:彈性擴充或縮減的雲端服務,可能會影響現有的安全性工作流程,且需重新進行映像。由於彈性系統只會短暫使用,安全事件應變可能會受其影響;例如,發生安全性問題的伺服器會隨著需求消退而縮減。

資源可用性:雲端彈性需配合現有的雲端或地端部署,做出調整。如果企業並未將 IT 管理作業外包,就需延攬相關的技術專業人員,包括架構設計師、開發人員和管理員,以確保雲端彈性計畫能適當進行設定,繼而滿足企業的特定需求。這項作業也有可能衍生學習曲線延遲,畢竟,新進人才需要花時間適應所需實作的新環境、語言、自動化工具與流程。

相關解決方案與產品

雲端解決方案

更快帶給客戶更多創新。

多雲架構解決方案

運用多雲運算環境。

雲端延展性方案

從資料中心到雲端,皆能享有可順暢存取的基礎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