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是一種雲端運算模式,可讓組織結合運用多個雲端,例如兩個以上的公有雲、兩個以上的私有雲,或將公有雲和私有雲搭配使用。
多雲為多個公有雲、混合雲、地端和邊緣的母集。多雲部署模式需要使用多個公有雲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運算或儲存資源,而這些資源皆與所使用的其他私有雲或地端基礎架構無關。凡是包含私有雲或地端基礎架構的多雲部署,都可視為混合式多雲。
多雲策略不僅能帶來更多彈性,供企業選擇想要使用的雲端服務,也可降低對單一雲端代管供應商的依賴性。
採用多雲平台可帶來眾多效益,包括:
多雲管理為一組工具和程序,可協助組織監控、最佳化和保護資料中心、邊緣和任何雲端環境中的應用程式及工作負載。在理想情況下,多雲管理解決方案能讓跨職能團隊使用單一介面管理多個雲端,包括不同的雲端供應商 (例如 AWS、Azure 和 GCP),並支援多雲部署和容器協調作業工具,例如 Kubernetes。
多雲管理平台的優勢包括:
隨著多雲策略逐漸普及化,一般組織通常會使用兩個以上的公有雲和私有雲。我們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80% 的組織皆採用分散模式,將雲端應用程式存放在公有雲、私有雲和邊緣環境中,並預期在三年內支援此一結合運用模式。由於 53% 的應用程式預期將在 2024 年完成現代化,多雲的成長也指日可待。
雖然許多組織皆以傳統寬頻線路連接其雲端供應商,不少企業正運用協力廠商邊緣網路供應商 (如 Megaport 和 Equinix) 所提供的網路功能虛擬化 (NFV),善加利用組織內的單一線路,以便在主要雲端供應商之間,運用這些公司提供的互連機制。
在理想情況下,在設計雲端架構期間,組織應將多雲環境納入考慮,同時接洽所有雲端服務供應商,並及早著手規劃多雲管理平台。
不過,上述做法不見得適用於所有情況;幸好,市面上有許多工具可用來管理多雲環境,而 Gartner 公司則會透過其魔力象限評比報告,定期探索這些多雲解決方案中的佼佼者。
儘管多雲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不勝枚舉,最出色的策略和解決方案,大多具備幾項共通功能。而當中最強大者,則莫過於容器相容性;有了這項功能,工作負載就能跨越多個雲端供應商順暢移動。 因此,支援容器和 Kubernetes,已成為穩健多雲管理平台的關鍵要素之一。
自動化則是有效的多雲管理解決方案所應具備的另一項功能。自動化能讓 IT 團隊快速可靠地部署、監控和保護應用程式,並輕鬆無負擔地擴充其作業。正因如此,自動化可協助企業管理多雲環境的複雜度。
混合雲和多雲很容易產生混淆,但雙方有著兩大差異。
只要將上述差異謹記在心,就不難發現,只要多雲環境包含至少一個私有雲、至少一個公有雲,而且私有雲和公有雲環境之間有某種程度的互通性,就具備了混合雲環境的條件。簡單來說,混合雲一律可視為多雲,但多雲則不一定等同混合雲。
為了在不同環境中享有一致的作業,且基於私有雲成本低於公有雲的關係,企業可能會選用混合雲,但擴充難度也相對較高。如果企業需要處理需求暴增的情況,不妨使用私有雲執行大多數工作負載,且僅在必要時存取公有雲。或者,如果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會收集客戶資料,則可使用一個或多個公有雲代管服務,同時將敏感資料存放在私有雲上。
有些組織會利用多雲功能來管理極為龐大的儲存空間,以提供給各式各樣的使用者頻繁存取。舉例來說,串流媒體巨擘 Netflix 便同時運用 AWS 和 Google Cloud,以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性、善加利用不同供應商所提供的災難復原和業務續航力服務,以及運用每個雲端所提供的各項獨特功能。